信管网考试资讯
信管网 - 考试资讯 导航

2025年软考报名方式有变!开考21年后,软考报名会迎来大变革吗?

2025年02月05日来源:信管网 作者:cnitpm

前几日,软考办发布了一则 < 2025年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通信职业水平考试实名认证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说明 > ,其中,针对2025年软考考生报名方式将进行调整,由之前的账号密码登录调整为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扫码登录

目前,登录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会发现报名入口已经进行了调整,如:

◆ 采用证件号码和密码验证登录,只可进行查询操作。如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证书查询、模拟练习等。

◆ 如需报名,请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这表示,从2025年软考开始,考生必须通过实名验证的方式登录报名系统才能进行报名信息填写及缴费,账号密码登录仅做其它查询使用。

2025年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通信职业水平考试实名认证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说明

一、实名认证操作流程

苹果手机注意事项:

二、常见问题说明

(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下载的主要渠道?

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从腾讯应用宝、华为应用市场、OPPO软件商店、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vivo应用商店、荣耀应用市场等下载。

苹果操作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

(二)无NFC功能的手机如何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方式一:可借用家人有NFC功能的手机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后,将该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授权在自己手机上进行使用,借用申领不会在所借手机中留存个人信息。

方式二:可到政务大厅、电信营业厅等可信场所使用自助开通设备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后,将该网络身份认证凭证授权在自己手机上进行使用。

(三)外籍人士护照等证件不能申领网络身份认证如何报名?

可持外籍人士护照等有效证件到当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办公室或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办公室进行现场审核和报名,报考成功后发放验证登录密码,后期凭有效证件号码和验证登录密码进行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证书查询、模拟作答练习等。

(四)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申领失败、使用异常等情况,如何处理?

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申领失败、使用异常等情况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意见反馈”或“在线客服”反映或拨打客服热线400-117-1166反映。

本次报名方式调整目的是什么?

其实,就此次报名方式调整的行为来看,意义无非就是在于 "报名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以及 "防作弊行为的进一步升级"

人脸识别实名验证登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 "代报名" 行为的产生,而在几年前 "跨省代报名集体作弊行为" 屡有发生,其次像是 "成绩复查骗局" 、 "提前查分骗局" 、 "代查验证书真伪骗局" 等等,在每年也都有发生过。

所以,本次实名验证报名方式的优化,想来是为了规避针对此类事件的再发生以及提高事件发生后的追查效率。

而在近两年,软考办为针对考试作弊事件的发生也都相继做出很多努力,由笔试改机考便是其中之一,其次比如还有:

◆ 首次启用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监控指挥平台,结合网络舆情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研判结果,对团伙作弊和高科技作弊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 全程视频监控、金属探测仪安全检查。

◆ 小程序进行身份核验。

◆ 考场监控系统的作弊预警分析功能,可以查看考生完整的答题轨迹,自动对考生的作答轨迹进行分析,如果有疑似作弊的话将提醒监考员。

◆ 软考机考系统的AI智能识别功能,智能识别考生行为并对异常行为进行标记,可能对有异常行为的考生实施警告或者强制收卷等处理。这也提醒考生在考试中不要有切换屏幕、离开监控区域或遮盖面部等行为。

◆ 软考机考考试作答系统还可以从正面以及侧面视频监控考生,可以采集考生端的视频和音频,还可以对考生作答过程进行录制,如果发现考生有违纪违规行为,可以回放录屏,防止考生抵赖。

◆ 考试答题界面还会有专属水印,如果试题泄露,将有可能可以通过水印追根溯源知道是哪一个考生泄露的。

所以,此次针对软考报名方式的调整,相信更多的是为从报名源头遏制作弊现象的发生所采取的行动,这也无不给我们透露出考试单位对于软考这一国家级考试的重视和关注,惊醒各位考生谨记考场纪律,以免因小失大。

报名方式调整是否会影响报名条件?

当然,此次报名方式上的变化,不免让不少考生在想,是否软考办针对软考报名将会提出更多限制和要求呢?报名条件是否会有影响?

我们都知道,根据《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3〕39号)规定,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本人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

也就是说,软考报名是无学历、无专业、无工作年限要求的,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报考,那这一情况会在今年被打破吗?

在小编看来,大概率是不会!

软考作为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但却不设报名要求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考促学"

软考于2004年开始组织考试,彼时,我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为给社会输送人才,推动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设置了软考,在举办之初,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报名条件上设置的就非常宽松。

虽然过去了近20年,不少同学会觉得,人才已经饱和,差不多要开始限制了,但其实来说,高资格的计算机人才目前还是较为稀缺的,不然首先会变的不应该是报名条件,而是各地的人才引进要求了。

所以在报名条件上2025年应该还是不会调整。或许更多的会是从考试难度上增加人才选拔的要求,这一点从近些年考试难度的变化能得窥一二。

2025年软考报名相关事宜安排

◆ 考试时间:

根据人社厅发布的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得知,,2025年上半年软考时间安排为5月24日至27日,下半年软考时间安排为11月8日至11日

◆ 开考资格安排<预计>:

上半年开考资格:

高级: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中级: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评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初级:程序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下半年开考资格:

高级: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中级: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初级:网络管理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注:以软考办发布的 <关于2025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准。

◆ 报名时间及入口:

2025年软考报名时间上半年为3月,下半年为8月。软考报名将实行网上报名的方式,考生进入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报名入口」进行网上报名、信息填写、报名资格审核以及网上缴费。

◆ 报名流程 <仅供参考>:

①查看当地软考报名时间;②进入报名官网(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③点击“报名入口” ;④点击报考地区;⑤登录报名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实名验证登录);⑥查看政策文件(一般是报名通知);⑦点击"立即报名";⑧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报名照片、上传证明材料(并非所有地区都需要上传) ;⑨检查后提交信息等待审核;⑩审核通过后缴纳报名费用(辽宁不收报名费用,大连考区除外),缴费成功视为报名成功。

◆ 报名费用:

一般在每科目55至80元不等,具体请以当地2025年软考报名简章所示信息为准。

2025年软考备考建议

第一、 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忙不忙、生活乱不乱,好好琢磨琢磨,给自己制定一个备考时间表。最好是提前个四五个月就开始准备,切忌,不要相信别人所说1个月就通过考试的说法,一定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时间、工作时间、个人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从而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然后把时间一点点分到每个考试科目上。比如说,综合知识这块得多花时间背知识点,理解透彻。案例分析这块多看看实际项目是怎么操作的,自己动手分析分析。论文可以提前练练手,找几个方向写写看,写得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

第二、多攒点实战经验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多参与一些项目,有机会就参与进去,哪怕是小项目,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看看项目是怎么一步步推进的,积累点实战经验。其次看看别人的项目管理案例,听听他们的经验分享,这也能帮你少走弯路。这些实际的项目经验在到时候写论文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今软考的出题越来越趋向灵活,更多的时候是考察对于项目实践的常识,所以更多的实战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选择优质的备考资源和培训

信管网依托10余年考试培训经验、设计完成了全套针对考试的授课体系和辅导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教学,并辅以定期模拟、答疑、强化等教学服务方式,让学员学、练、辅、测结合,通过碎片化、分重点、有的放矢高效学习,使得信管网中高级培训学员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

信管网2025年上半年开设的课程有: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培训课程 ‍

https://www.cnitpm.com/peixun.html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培训课程

https://www.cnitpm.com/xxpeixun.html

◆ 网络工程师培训课程 ‍

https://www.cnitpm.com/wgpeixun.html


信管网经过多年教学培训服务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适合不同基础考生学习的教学课程体系,且在不断改进优化中。直播+录播精讲+重点难点串讲+案例论文专题课程辅导+考前冲刺串讲等课程内容全方面助力于学员学习。

● 直播课程:直播课程由资深讲师精讲、实时直播,从多数学员时间分配方面考虑,多安排在周末及晚上,实时上课、实时沟通、实时解答,同时提供课后配套习题,学练结合,巩固所学。

● 录播课程:学员可多次观看录播课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错过直播的学员也可以通过观看录播进行学习。

● 专题课程:对于重点考察内容及案例、论文科目开设专题辅导课程。帮助考生巩固所学,攻克重难点。

● 知识点串讲课程:针对考试大纲重要知识点及历年高频考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员理解掌握重点难点,同时为学员明确重点复习方向。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享至:

信管网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业网站

下载APP-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