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值管理 EVM 是一种常用的绩效测量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它综合考虑项目范围、成本与进度指标,帮助项目管理团队评估与测量项目绩效和进展。
概念:
计划价值:PV 是为某活动或者WBS组成的部分的预定工作进度而分配且进过批准的预算
挣值:EV 是某活动或者WBS组成的部分的已经完成工作的价值。
实际成本 AC 为完成某活动或者WBS组成的部分的工作,而实际发生并记录在案的总成本。
进度偏差 SV SV=EV-PV 大于零表示进度提前 小于零表示进度落后
成本偏差 CV SV=EV-AC 大于零表示成本节约小于零表示成本超支
进度绩效指数 SPI SPI=EV/PV 大于1表示进度提前 小于1表示进度落后
成本绩效指数 CPI CPI=EV/AC 大于1表示成本节约小于1表示成本超支
完工预算 BAC
完工估算 EAC
完工尚需估算 ETC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TCPI TCPI=(BAC-EV)/(EAC-AC)
完工百分比 PC PC=EV/BAC
EAC计算方式
1 假设将按预算单价完成ETC EAC=AC+BAC-EV
2 假设以当前CPI完成ETC工作 EAC=BAC/累计CPI
3 假设SPI和CPI将要同时间影响ETC工作 EAC=AC+(BAC-EV)/(SPI * CPI)
是考试题目类型
考点一:问状态、比大小
此类题目比较多,告诉你SPI、CPI、CV、SV或EV、PV、AC等,让你判断进度、成本状态。比较简单,直接按SPI>1,SV>0进度提前,SPI<1,SV<0进度落后;CPI>1,CV>0成本节约,CPI<1,CV<0成本超支,来判断即可。这类题目要注意的是,SPI和SV不像CPI和CV那么可靠,有时需要考虑关键路线总时差,大多数此类题目不用考虑关键路线,只有SPI>1,并且题干或答案里有暗示,需要考虑关键路线的总时差时,才需要考虑。
考点二:求EAC、ETC
此类题目也是必考题目。算EAC、ETC的关键就是要找到3个变量:BAC,EV和AC,因为EAC=BAC-CV或EAC=BAC/CPI,ETC=BAC-EV或ETC=(BAC-EV)/CPI,都只需要知道这3个变量就可算出。或者题目中会直接告诉你CPI或CV是多少。有学员问,到底按典型偏差还是非典型偏差计算呢?一般题目中会告诉你“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这样的绩效会延续下去”,这时就按典型偏差用除法;如果题目中告诉你“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是某一个特别原因导致的”,这时按非典型偏差,用减法。如果题目中上述暗示都没有,那就两种情况都算一下,看答案里有哪个。
考点三:求EV
这是近几次考试出现的新情况,给你一些其他信息,让你算EV,或让你算出EV后,再算EAC。首先应该知道EV的含义,EV的旧称是BCWP,这个旧称更方便我们去理解EV,就是“已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不懂挣值技术的学员,要多念几遍这个定义,才能真正理解挣值技术的真谛。考试中计算EV的方法无外乎这样几种,都是挣值公式的变形:EV=PV*SPI,EV=AC*CPI,EV=BAC-剩余工作的预算价值,EV=BAC*PC。最后一个公式,大家可能不熟悉,PC就是完工百分比,PC=EV/BAC。
考点四:求完工工期
根据CPI的用途,用CPI可以求完工成本,那举一反三,用SPI当然也能求完工工期估算了,即完工工期估算=预算工期/SPI ;剩余工期估算=剩余工作的预算工期/SPI(蓝皮书中,8个月的题目,就是这个公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