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2日来源:信管网 作者:cnitpm
知识点 | 内容 |
变更管理的分类 |
1、按性质: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 2、按迫切性:紧急变更和非紧急变更。 3、按发生的领域和阶段:进度变更、成本变更、质量变更、设计变更、实施变更和范围变更。 4、按所发生的空间:内部和外部。 5、按内容: |
变更产生的原因 |
1、产品范围(成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2、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3、增值变更。 4、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 5、项目执行过程与项目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6、外部事件。 |
变更的基本原则 |
1、基准管理。 2、建立变更控制程序。 3、明确组织分工。 4、完整体现变更的影响。 5、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 |
变更的工作程序 |
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2、对变更的初审。 A)对变更提出方施加影响,确认变更的必要性,确保变更是有价值的。 B)格式校验、完整性校验,确保评估所需信息准备充分。 C)在干系人间就提出供评估的变更信息达成共识。 D)变更初审的常见方式为变更申请文档的审核流转。 3、变更方案论证。 4、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 5、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 6、变更实施的监控。 7、变更效果的评估。 A)首要的评估依据是项目基准。 B)结合变更的初衷来看,变更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否已达成。 C)评估变更方案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内容与实施过程的差距并推进解决。 8、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
对进度变更的控制 |
1、判断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对造成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3、查明进度是否已经变更。 4、在实际变更出现时对其进行管理。 |
对成本变更的控制 |
1、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保证潜在的费用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 5、监督费用绩效,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准确记录所有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者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费用或资源使用报告中。 8、就审定的变更,通知利害关系人。 9、采取措施,将预期的费用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