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来源:信管网 作者:cnitpm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挣值计算题中,准确判断典型偏差和非典型偏差是解题的关键,然而很多同学对这两个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这极大地影响了后续套公式解题的准确性。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梳理一下它们的概念,帮助大家轻松掌握这一难点。
一、典型偏差与非典型偏差的基本概念
◆ 非典型偏差:指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但项目团队已经识别并采取了纠正措施,确保后续工作将按照原计划进行,偏差不会再次发生。简单来说,就是“知错就改”。
◆ 典型偏差:则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项目团队没有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偏差将持续存在,影响项目的后续进展。可以理解为“知错不改”。
二、如何通过题目描述判断典型与非典型偏差
在实际考试中,题目通常会通过一些关键词或描述来提示偏差的类型。以下是常见的判断依据:
◆ 非典型偏差的提示词:
“这种情况不会继续下去”
“这种偏差是偶然的”
“这种偏差不再发生”
“分析找到偏差原因”
“采取了纠正措施”
“项目后续将回归正轨”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说:“由于某个突发问题,项目进度出现了延迟,但团队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采取了措施,确保后续工作将按计划进行。” 这种情况下,偏差是非典型的。
◆ 典型偏差的提示词:
“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
“分析找不到偏差原因”
“按此绩效继续”
“按目前状况继续发展”
“没有采取纠正措施”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说:“项目目前的成本超支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当,且团队没有计划进行调整,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项目结束。” 这种情况下,偏差是典型的。
三、通过SPI和CPI判断偏差类型
有时候,题目不会直接给出偏差类型的描述,而是要求通过计算SPI(进度绩效指数)和CPI(成本绩效指数)来判断项目绩效,并进一步推断偏差类型。
步骤一:计算SPI和CPI
SPI = EV / PV
CPI = EV / AC
通过这两个指数,可以判断项目是进度超前还是落后,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
步骤二:结合题目描述判断偏差类型
如果题目中提到“按照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或“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则属于典型偏差。
如果题目中提到“采取了纠正措施”或“偏差不会再次发生”,则属于非典型偏差。
四、实例分析
实例1:非典型偏差
题目描述:某项目的CPI为0.9.SPI为1.1.项目经理发现成本超支是由于某次采购失误,团队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确保后续采购将按计划进行。请问该偏差属于典型还是非典型?
解析:
CPI = 0.9 < 1.表示成本超支。
SPI = 1.1 > 1.表示进度超前。
题目中提到“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确保后续采购将按计划进行”,说明偏差不会继续发生,因此属于非典型偏差。
实例2:典型偏差
题目描述:某项目的CPI为0.8.SPI为0.9.项目经理分析后发现,成本超支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当,且没有计划进行调整。请问该偏差属于典型还是非典型?
解析:
CPI = 0.8 < 1.表示成本超支。
SPI = 0.9 < 1.表示进度落后。
题目中提到“没有计划进行调整”,说明偏差将持续存在,因此属于典型偏差。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