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来源:信管网 作者:cnitpm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每日练习题(2024/2/9)
试题1
CMMI中的已管理级包含的七个过程域中,( )的目的在于使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客观洞察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
A.度量和分析
B.供应商协定管理
C.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D.项目策划
试题2
某信息系统项目采用原型法开发,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前期花足够的时间与客户充分沟通,完全明确需求后再开发实现
B.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之间不做严格的界限划分
C.动态响应用户的需求,逐步纳入用户的具体要求,逐步修改系统开发计划
D.本着开发人员对需求的初步理解,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再反复修改
试题3
小王正在负责为一家水厂开发MIS 系统,虽然他没有管理类似项目的经验,但其团队的一名成员做过类似的项目。该成员的这些经历为准确估算项目的成本做出了贡献,这一点对实现赢利很有帮助。上述情况表明( ) 。
A. 专业成本建议总是需要的
B. 团队里每个项目干系人都可能具有对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有用的技能和知识
C. 参数模型应该与专家的判断一起用,作为一次性付款合同理想的成本估计方法
D. 一个人要提供精确的信息,并不一定要知道当地的环境等情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每日练习题答案解析(2024/2/9)
试题1
信管网参考答案:C
信管网参考解析:
这题考得比较细,区别于以前只考CMMI的级别,考到了CMMI的过程域。
关于CMMI的过程域请查看:http://www.cnitpm.com/pm/5674.html
试题2
信管网参考答案:A
信管网参考解析:
原型法: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模型,用户在运行使用整个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统一使用,评价过程反复进行,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
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
(1)实际可行。
(2)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3)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的特点在于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适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更宜被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本题的选项A是瀑布模型的特征。
试题3
信管网参考答案:B
信管网参考解析: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定义、准备、集成和协调所有的项目分计划如范围管理计划、进度计划、预算……,从而形成项目整体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将依据应用领域和项目复杂性的不同而不同。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如下: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其中专家判断用于制定包含在项目管理计划中的技术和管理细节。项目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是其所在领域里的专家,他们具有对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为项目管理计划的制订做出很大的贡献,由于他们的参与和被尊重从而也得到了他们对项目的承诺。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