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来源:信管网 作者:cnitpm
根据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顺利举行」的工作动态得知,2024年下半年软考报考人数达54.45万人,再结合今年上半年报考人数的52.77万人,2024年全年软考报名人数共计107.22万人次,是自2020年软考“大热”以来,首次出现报考人数“负增长”。
不少考生对此表示担心,软考证书是不是含金量大不如前了?2025年是否还有必要死磕软考证书吗?
近年软考报考人数变化
各地2024年下半年软考报名人数统计表
- 报考人数为何减少 -
第一、考试频次的调整
这个原因想必大家应该都清楚,也算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为在今年,软考办首次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和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这两个报考人数最多的资格考试由往年的一年考两次减少到了一年考一次,这无疑是对报考人数有巨大影响。
比如,不少考生可能上半年没能通过信管或者集成的考试,那到了下半年他可以继续考,但是现在次数取消之后,考生就只能等到2025年再考了,所以这个是导致今年整体报考人数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难度调整、教材变化
影响今年报考人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程更新,因为在2024年下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是首次使用第三版新教程和新大纲开考,难度又或是考试出题上不确定性有增加,让不少考生在报考时有所犹豫,想来也是影响报考人数的理由之一。
第三、不少考生趋于冷静,没有跟风报考
早些年,软考因其证书的高含金量以及又没有任何限制的报考条件吸引不少考生跟风报考,很多时候可能并不符合本人实际所需,所以往往是报名了考试,但是又没参加。所以虽然这几年虽然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但是通过率却越来越低,这也跟这一方面的因素有关。不过今年,受到软考整体调整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少往年跟风报考的考生也趋于冷静,跟风报考的考生也在减少。
- 2025年软考是否还值得考 -
小编认为:2025年软考仍旧具有很高价值:值得考!
作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同时盖有人社部和工信部的印章,其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地与其相关的职称、持证人才补贴的规定也越来越全面。
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人社部发〔2020〕96号)有提到,支持高技能人才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信部人〔2022〕138号)有提到: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选拔方式,加强和改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
上述文件均说明了软考证书其受认可程序以及其价值。
作用一、职称
根据原人事部、原信息产业部文件(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规定,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全国统一实施后,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因此,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职称资格考试。软考高级对应副高职称、中级对应工程师、初级对应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考生通过考试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符合对应条件的人员按照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和聘任程序,择优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
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发布过“职称对应关系”的文件,而且有些地区对软考职称对应,聘用、评正高级等单独发布过文件,比如:
●上海(沪人社专〔2020〕459号)明确规定了通过软考后进行职称聘用的条件及流程。
●四川大数据中心(川数中心发〔2022〕8 号)明确规定了通过软考考试后符合专业及其他申报条件的情况下可申报相应职称。
●西藏(藏经信发〔2022〕74号)(藏经信发〔2022〕75号)明确了软考职称以及正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
当然,在拥有了职称之后就能享受更多的福利和待遇,比如职称补贴、人才补贴、租房购房补贴、在项目招投标上获得加分等等。
同时软考职称能申请加入专家库,通过软考职称加入专家库后,有可能获得评审机会,参与评审即可获得相应劳务报酬。价格各地不同,比如广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标准为:评审在当天完成的,评审时间在2小时(含2小时)以内的,按每人每次400元支付。
作用二、入户
关于入户的话,这一点广东考区的同学感触就会比较深,毕竟近些年软考大省的“头把交椅”还是握在广东省手里。
在广东地区,软考中、高级符合一定的社保及年龄要求即可直接入户,比如以目前深圳的入户政策,软考中级+45周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1个月社保在缴就可以直接入户。这比起其它入户的渠道要轻松不少,这也是软考在广东异常火爆的原因。
作用三、其它
其它像是抵扣个税、行业发展、工作求职、自我能力提升、大学生加学分等方面也能为考生带来诸多收益。
总结:
总得来说,一方面,2025年软考证书依旧具备较高的含金量,不论是在职称、入户、还是其它等方面依然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软考既作为职业资格考试、又作为职称资格考试,同时满足这两个性质,对报考还没有任何门槛,其可替代的考试实在很少。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证书需求,对苛刻的报考条件又无法满足的话,软考无疑是你的最优选择。
- 2025年软考变化 -
虽然在2025年软考证书依然值得我们继续去奋力争取,但是面对2025年软考的一些变化也是需要各位同学在备考前要了解清楚。
变化一、难度可能更大
众多资格考试在2025年出现了教程变化、大纲调整。比如11月初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已经正式公布了的《系统分析师教程(第2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以及《网络工程师教程(第6版)》。
以及在“中国权威的出版物数据服务平台”查询到的2025年1月发行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第2版)》,还有暂未确定网络管理员新版教程。
在这些变化的教程中,有不少考试的教程说一句“重编”都丝毫不为过,所以伴随着教程及考试大纲的更新,在考试内容上也势必有更多的变化及不确定性。
变化二、出题更灵活
从今年软考考生所反馈的情况以及真题考情分析来看,各资格考试的出题难度均有提升,灵活度越来越大,也更注重细节,更多的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按照内容趋势来看,考试内容更加倾向于行业新技术以及考生自身的实际经验,加上教程改版,这种倾向可能更明显。
所以,从前那种只靠“背背背”和“刷刷刷”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论文也更不是以前的“八股取士”,对实践、知识点内容的结合要求越来越高,“重理解”是面对2025年软考主旨思想。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