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网论坛

导航

考试介绍

首页 报考指南 报名时间 报名简章 报名流程 报名费用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准 考 证 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证书领取

备考

考试大纲 考试教程 辅导资料 备考规划 历年真题 免费试听 培训课程 免费资料 考试题库 APP下载

信管专业人士

【信管征文】关于我一个半月速通高级软考这件事

关于我一个半月速通高级软考这件事

作者:陈平

结束考试已过2月有余,恰好看到征文活动,对本人2024年上半年次考试完整历程进行复盘和备考经验简单分享,希望自己浅薄的经验可以真正帮助导更多学友,还是先上成绩,历经一个半月,一次通过,成绩54.62.50,隐私信息做了马赛克处理,望各位学友见谅。

本人非互联网、信息化行业人员,为什么要考证:个人兴趣,落户和人才评级。本次能通过考试,既有付出的成分,考试题目不难也是运气成分,分享下个人的复习历程给学友门共勉。

1、考试决心:

毕竟是个考试,有人欢喜有人愁,决定好的事情就拼尽全力去做吧,人生总要拼一把!确定了跟哪个老师后,做好时间规划就很重要,需要计算离考试还剩下可用的时间(去掉正常工作上班、衣食住行无法使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可以用来备考的时间,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复习,并且可以投入200小时及以上(指的是有效学习时间,摸鱼或者分神不计)会比较稳。鄙人从4月14日开始备考,历经一个半月,因为平时工作较忙经常需要加班到晚上10点(估计大部分学友情况类似),每天从午餐时间、晚上时间挤出3-4小时学习,熬夜到晚上一两点是常态,周末也断了一切社交活动,充分利用好各种海绵时间,考试前在ihour app中看自己累计学习是186小时,这个过程很痛苦,真心建议大家早点!早点!早点!开始备考,时间过得很快,感觉不够用。

因为是苹果手机,没有考试倒计时提醒功能,用的是商店里的days mater(倒计时)和ihour(专注时间),安卓手机应该也有类似的,考试倒计时可以警醒我们剩余备考时间,随时调整计划。

2、备考过程:

资料选择:

(1)官方教材1本;

(2)视频教程(主要是过重点和学计算题、案例、论文写作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内容大同小异;

(3)素人论文2套(找考过了的朋友或网友分享他提前准备的各个子题目备考论文);

(4)论文集(看看电子版就行,主要帮助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找各个领域的问题,如何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如果是业内的,其实可不看);

(5)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刷题)或题目书(ipad上做题很方便,打印也行);

(6)考前冲刺资料(用来回顾和记忆那些分值权重低的章节);

开始备考:

(1)第一轮主要是铺基础,这个阶段最难也最花时间,但是大家一定要坚持住了,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发现后面是多么的简单,这个难的感觉是正常的。先跟着视频(我个人习惯1.5-.1.75倍速)给官方教材画重点,一定要跟着画(防止分心),整个教材每章节需要背诵的不多,老师如果说了要背的,一定要背下来再往下走(第一次背下来很痛苦但很重要,后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海绵时间反复回忆背诵),其他没说背的大概有个印象就行,记不住或者隔日忘是很正常的(我备考到第三周发现第一周的全忘了,当时焦虑了好久,事实证明忘记前面的内容是这个过程中必然,事后发现焦虑是多余的);

(2)当备考到第三周时,开始要复习第一周的内容(画了重点的刻意认真读几遍,检查需要背的背下来没,如果还没背下来这个阶段要背),因为我备考时间比较急,每天基本要新学1个章节,回头复习一个章节,复习量非常大,需要用4-5小时。(如果有3个月的备考时间就非常充裕,不用那些辛苦)

(3)计算题要认真学,简答分值高且必考,总共就几个题型一定要掌握,简直不要太香了。

(4)案例题不用刻意学和刷题,考前听听案例分析的一些答题技巧就行,核心的基础学扎实了,该记的该背的都掌握了,非常简单。

(5)论文听完老师的准备思路后,要尽快准备模版且能熟练默写。我是找了上一轮考过的同事要了她准备的论文,还在咸鱼花40块钱买了其他考友的64分高分论文准备草稿(顺便争取到一次帮我看论文的机会,辛苦准备的论文对方看完直接就说不合格,原因是没有实践经验,属于否决项,后面交流了几分钟细聊了高分思路,时间不长但收获良多),素人论文的好处就是模版可以照搬,而且不用担心机考查重,而且这些有些实际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6)评分老师作为本项目最重要的干系人,重点研究了他的阅卷喜好。如果我是评分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下班,所以如何高效率完成评分工作按时下班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我要在1分钟之内知道你是知道理论的,还要知道你确实是行业内有项目经验的,那么就已经可以判到合格的45分了,我推测阅卷方法如下:

1、快速判定不合格论文方法,可以排除90%不合格的论文;

第一种字数不足2000字,逻辑混乱,理论实践均漏洞百出的直接不用看了。

第二种纯实践无书本理论的,相当于你项目经验很丰富,但是你没学习过行业通用的知识体系,就不能判合格,这里说的行业通用知识体系,我认为不一定是要使用官方教材的理论,但是其他软件或信息化学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专有术语、名词都算是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出现其实也是认可的,所以,如果实践丰富但是理论复习时间已经不足的学友,应多在论文中尽力写各个子过程的标题,刻意多写专有名词,以提高通过几率。

第三种是有理论的没有实践经验的,怎么体现呢,理论过多,且书本的很多专有名词没有融合最新的技术特点代替,如大学生或没有项目经验的人写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就单纯写“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有实践经验的人会写“cocode开发云”、“pingcode”、“worktile”等等,例如书本中的“工作绩效数据”,在实践中其实就是成本报销单、日常大家收集数据的报表,总之就是工作中向各环节提供的各种表单,就是工作绩效数据,类似的还有信息化业内的行话,例如行业内都喜欢称呼对方为老师等等,建议理论扎实,但是无项目实践经验的学友,去百度找找一句话证明你是行业内的类似的这种段子,总之,我们要通过一句话或者一些描述让阅卷老师一看,这家伙肯定是信息行业的这种感觉,那项目实践经验这块的分就可以得到了。(我找了小红书有其他学友分析的论文否决标准,大家也可以参考)

2、合格的论文如何调控

第一轮合格大部分应该都是在45分以上,系统审阅通过率,通过平行统调的的方式,全部论文下调一分再查看通过率,直至符合为止(被卡到44分的学友哭断肠),所以大家还是尽力准备吧,比其他合格的好一点点就不错了(尽力结合当前市面上最先进的技术写,其实个人认为画图非必须,真正按当下社会行业比较先进的工具这个时间很少能画出来的,课本的模板很落后,但凡看下主流的信息系统工具的介绍就能发现其实已经很智能了,包括成本管理中的成本估算和制定预算,主流软件已经具备输入需求文档自动对比大数据分析相似的类型成本定额是多少,人工分析已经很落后了)我考前去百度排名推荐比较前几的项目管理公司的官网看了介绍,然后在论文中应用了较多,或许是能取得50分的关键,其他人也可参考这类做法。

3、考试过程:

(1)有些考场前后、左右很近,但是题目是打乱的,有些视力好的同学哈哈(近视的我只能羡慕),但是万一别人也是蒙的就比较难搞。往年前辈说在计算器里面提前打论文草稿的做法行不通了,考下一门时,剪贴板会清空。

(2)选择是客观题,低于45分直接一票否决,课本还是要多熟悉,现在机考出的很细,备考的时候画了重点的都要看看,有个印象起码就能帮助排除掉2个不正确的答案了;

(3)案例分析题考的不深,但是时间很紧,找错改错题快速过一遍先把自己马上能想到的填了,然后去做计算题和其他填空、判断和默写题,最后再回过头来完善补充找错改错。

(4)我是第一批考的进度管理,事前没有重点准备这个章节,但是由于基础比较扎实,各个子过程的定义、作用、输入输出都掌握的比较好,资源平衡和平滑也理解真正的意思,在规划进度管理、制定进度计划、控制进度里分别就子题目凭理解写的实例,举的实例比较简单但与子题目高相关,其他子过程大部分按定义+作用+输入输出就是理论写完,理论写的比较多,没有画图,写满了最高限制字数。出考场就感觉这场悬了,成绩出来有惊无险通过,回想觉得还是很幸运,学友们时间充裕还是十大领域都要复习到。

总体感觉时间虽短,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能取得的每一分也在意料之中,考试当天上午考完选择题和案例时,在考场用草稿纸给自己打分估分(后附跟其他同期学友的交流截图,最终结果出来也差不多),所以无论其他人的经验多么好,学友们还是要自己认真投入时间,不可依赖于投机哦。

最后预祝学友们都一次上岸!

全部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