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的哪些事
(江西蝈蝈)
2024.7.4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恍间,自己已经49岁了,青春不在。这个年纪,所有的激情已经褪去。已经在盘算着还有10年就要退休了。每天的工作都很忙,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一件工作做完,马上又有工作任务来了。每天都在应付工作。
自己在公司从事财务人事工作,尤其是从每年9月份起至年底。总有做不完的事,报不完的表格。年纪大了,反应速度慢了,做起事来总感觉比别人慢了一拍。没办法,责任心驱使,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得按时保质完成。在每年公司职工调资时发现,某某比我年纪小,第一学历比自己还低,已经是高级职称了。说实话,心里还是非常羡慕。
我公司的工资待遇是按职称或职务来定的,你的职称或职务越高,你的工资越高,反之越低。我公司员工的职称取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评审,一种就是以考代评。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员工从事本部门的业务工作,有评职称的业绩材料,他们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评审职称方面的材料。我在公司的办公室是一个总的协调部门,相当于我们项目管理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能。我从事公司人事财务工作,说实话,就相当于公司的后勤保障部门,哪里来评审职称的业绩材料?有人说:哪你往高级会计师职称努力呀?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一是本公司不是生产型企业,平时的会计业务没有生产企业那么完备,二是本人也不大喜欢会计,想往更高处走没那个实力;三是高级会计师还得需要评审,需要很多业绩资料,我每年只有一些会计报表,哪来的业绩资料?这种路也走不通。目前本人是2008年考到的经济师职称,那职称方面是不是可以往高级经济师方面努力,我思考了一下,高级经济师职称需要考评结合,就算考试通过了,还得报业绩材料去评审。也充满了未知数。
所以我在职称的路上,我徘徊了很久,一直未向前走。偶然间,听人介绍,说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资格(水平)考试,可以通过考试获得高级职称,但听说难度很大。自己是小白,这么专业的考试能通过吗?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介绍,感觉还是考试很难的。2022年下半年虽报考但没有系统完整地看书复习,临近考试那天,才知道连准考证也忘记打印了,考试自然是放弃没参加了。
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在事业上都在进步,我却站在原地打转。我知道我在公司想在职务上获得进步,没门走不通了。只有在职称上取得进步才是自己唯一上升路。2023年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考试。我根据网上的和朋友的介绍,选择了软考类别中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我定目标是软考我的第二次高考。我的信心是不管将来能不能聘上,我一定要取得高级职称的资格。到时也可以以高级工程师的光环炫耀一下。
说干就干,我不含糊了。在某宝上买了某老师的课,我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看书,晚上回家看书,就如项目管理所说那样,我制定了复习计划,每天看书看多少,听多少课,做多少题,我都会按计划执行,刚开始看看不懂,尤其是教程前五章的内容,我认得了字,但却不了解文字里面的内容,心里非常抓狂,这种不好的心绪影响了我好久。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终于,750多页的教程我看完了,但是第一篇看书的感觉不深。看完了教程,我就开始听老师的课了。我一边看老师的视频讲解,一边看教程资料,把自己的遗漏的知识点重新补上,这次我选择听了一节视频资料开始做练习题目,借助做题目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特意说一下,老师的课的计算题讲得很有特色,他略带湖南话的口音,有时在和学员互动时有学员不了解,他在兴致时会对怼你:同学,哪里不明白?哪里计算不会,那你是不是上了初中,这可是一元二次方程,你不了解??有时他会无奈的摇头叹息,在网络上各地的学员,也能感受老师无奈伤感的气息,其实这样的怼,能加深你对所不知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年纪比我小,其讲课风格极像我高中的一个老师,在他的授课下,我感觉我对计算题目有了质的飞跃、各类网络图的画法,用时标网格图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进度、成本、挣值的计算逐渐清晰起来了。我又看了第二篇教程,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一个大体框架。
2023年上半年参加第一次高项考试,是纸考。最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我居然考试时感冒了。头痛 鼻塞、咳嗽,加之考前晚上没睡好。第一次的成绩:综合 48分,案例32分,论文47分,终于挂在案例上了,也是意料中的事,因为最后那道题目的双代号网络图画错了。(考试时我上方的吊扇一直转着输风,我感冒不停地咳嗽,加上考前晚上没睡好,中午又没有午休,感觉头是沉沉的,犹如一台转不动的机器)。第一次查分看到成绩,虽有准备但还是有点失落。失落的感觉是如果当里没有感冒,最后计算题目做对了,也许这次考试就通过了,但是现实没有如果,没有后悔。
说一下论文,我第一次考的是风险管理方面的论文,我感觉我写很顺手很顺心,我把自己融入到写到项目中去,画表格写出识别的项目风险清单,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了结合,这可能我这次论文得47分原因吧。
开工没有回头箭。总结第一次失败的原因:用鱼骨图分析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下次备考主攻案例。第二次备考是2023年下半年,财务人事工作的事情特别多,经常加班,最要命的事情期间被总公司抽调封闭对其他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财务审计,课也不像第一次听的那么全,复习的时间也不多,只是在案例的复习的时间多些,但自我感觉比第一次的复习要好,但下半年不好的事情又发生了,碰上了软考改革,教程也改成第四版,增加项目的八大绩效域的内容。也从纸考改成了机考。我是参加2023年下半年第四批次的考试。说实话,这次考试的感觉很好,我这批次考试的论文是资源管理方面的论文,洋洋洒洒写了3000多字。案例题目最后那道题目也做对了,估计三门都在及格线上。可是美好的理想还是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查分显示:综合:47分 案例41分 论文41分。我非常怀疑这个成绩,总感觉和自己估分的不一样。我向软考办申请查分复议,尽管我知道复议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但心里还是希望盼望有奇迹的发生。复议最后下来了,维持原来的分数。
总结第二次失利的原因:轻视了软考,由于工作的原因,投入学习复习的时间不多,有点轻敌。但此时让我迷茫的是论文居然没有过。对写论文,我现在有点恐慌。网络里的学习群友是最好的学习朋友。我找到了一个河北的一个通过的软考昵称为一抹阳光的网友,我把我的迷茫和他进行了分享,他讲了他考软考原因及复习方法。并毫无保留地将他备考的资料分享与我,非常感觉这位老哥!!他年纪和我一般大,快50岁了,记忆力不强,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既然我们想快速通过软考,何不用金钱买时间呢?用小小的一点钱买时间,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是划得来买卖。他说他报了一个机构。费用大该3千多元。
思来想去,我的期望目标是快速拿证,用金钱买时间划得来,只要有用就行!然后我也报了这个机构。花了3千多元,当时报名时的确有点舍不得。舍不着孩子套不住狼,孤注一掷了!花了这么多钱,我变得认真起来,也吸取了第二次失败的经历,我按机构课程表踏踏实实地学,因为有基础,这次我学得特别轻松。十大管理49个过程,某机构的一位老师讲得非常好,她能让你对项目十大管理49个过程有一个整体清晰的了解,你可以对十大管理49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工具技术能够能过理解记忆出来。另外我还报了**老师的课,听老师的课对教材重新梳理一篇。另外,我还到b站、抖音蹭了其他老师的课,b站的一位老师对项目的八大绩效域来源出发点及具体含义讲得非常透彻;每天在机构的题库做20道选择题,考试前两周前,每天做一道案例题。并建立起自己的错题集进行摘抄。期间在老师学习群认识陈弟,当时为什么加他呢?因为从他聊天的记录中,得知陈弟和我有一样的工作经历。加了陈弟,我们经常交流,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探讨,交流写论文的心得并相互传送资料,应该说学习路上有个同伴,枯燥的软考学习路上会变得轻松起来。
但复习还是不顺心,因为高项的考试点太杂了。我那个机构提供3次论文修改。我3次提交的论文都是43分,我非常郁闷。怎么办?在论文的框架上,机构*老师要以回应子题目为框架进行搭建,而在其他老师方面则要求以十大管理子过程为框架,怎么办??我平时写的论文还会借鉴其他资料,可是考试能借鉴资料吗?必须完全靠自己的脑海中的知识积累。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上于2024年5月25日上了考场,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次综合的题目比上两次要难很多,很多题目没把握。这次是综合和案例连考,我综合题目考试提前30分钟交卷,做综合题只花了120分钟时间,案例题目就多出了30分钟时间,这是这次考试的优势可以给案例题目更多的时间。我是2024年上半年第一批次考试,最后那道计算题目如何分配时间和人力,开始有点蒙,后来我冷静下来。我借助平时掌握的时标网格图,画出图,轻松了算出分配时间和人力(只是当时看借题,还有2小点答错了)。
下午考论文,进考场监考老师查验身份证后,我来到自己的考桌前,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不见了,找了很多遍,就是没有找到,我有点急,要知道没有身份证高铁都坐不了,家也回不去了,但我没出考场,我知道我的身份证一定在考场。但找了几遍,还是没找到。我向监考老师提出了调监控进行查找。监考老师也答应我的要求,要我先考试,他们去调监控。所幸的是身份证终于在左前第二排的考生椅子下发现了,可能是身份证夹子准考证中不小心甩出去的。
身份证丢失的事情已严重影响了我考试的情绪。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我看到论文题目居然是项目的进度管理,哎呀,考试前没有根本没有准备到,加之刚才不好的情绪,我的头脑感觉突然出现了空白。我周围的考生已经开始敲字了、、、、、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让纷乱的思绪稳定下来,我没有着急答题,我首先在草稿纸针地子题目进行框要分解,思来想去,我觉得这篇论文还是以进度管理的六大子过程为框架来写更好。我先写好事先准备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八大件),然后写好准备的项目的结尾,然后在论文按项目进度管理的六大过程来写,当回应第一子题目时,我本想用文字写出项目的进度管理计划,但后来感觉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我只记得了项目进度管理部分内容,我觉得用表格画可能表达得更清晰,于是我写了某项目进度管理计划表。在回应最后一个子题目如何进行资源优化?我发现我的字数写不了了,看一下,原来论文字数控制在2500字以下,如何办?如果不写资源优化,我这篇论文肯定挂了。看一下时间,只有35分钟,本来我想画个表格来写资源优化(因为听说画表格不会占用字数),可我打开画图工具,电脑屏幕显示我写的论文只保留了论文题目《论项目的进度管理》,其他所有敲的字都不见了?一片空白,怎么办?我的脸一阵煞白,完了完了!我迅速举手向监考老师求助,一个老师走过来,看了半天,她也没有好的办法,后来又一个老师过来了,可能是提供考场技术支持的,他点了一下历史记录,终于写的论文重新恢复了!!!
对于画图工具,我再也不敢动了,没有办法,我只有删除了我自认为写得好心得体会结尾,用整整一大段对项目的资源优化(资源平衡和资源平滑)用理论和项目实践结合进行论述。最后匆匆用一句话结束了论文写作。看还有3分钟时间,我对论文的子标题进行加粗,段落距使用了1.5倍距,这样论文更加美观,我检查了论文几个错别字,忐忑不安提交了试卷,考论文真是一波三折。
考后,我和网友陈弟讨论,我说这次可能会挂在论文上。陈弟说没事,他说以他的直觉看,我一定会过。6月25日那天,是江西高考查分的日子,我外甥今年参加高考,我在忙外甥高考查分的事,陈弟在网上呼我查分,说高项也可以查分了,我问他过了没有,他发来截图说过了,我的心顿时蹦蹦直跳,我太害怕了,我很怕自己没过,因为这是我第三次考试!!!闭上眼,用鼠标点了查询按钮,闭上眼,不敢直视自己的成绩,心还在蹦蹦直跳,仿佛有点小兔子在怀里串,罢了,丑媳妇终究还是要见公婆,打开眼:综合45分、案例57分、论文46分,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再仔细看,确定没错。我过了,我过了,我终于过了,我禁不自禁在办公室大吼了几声! 高项,我终于上岸了!!!
几点体会:
一定要有信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考试!
二是考试没有捷径可走,踏踏实实一个一个脚步去复习,夯实基础!
三是要以教程为纲,紧紧围绕教程去复习,做习题,及时查漏补缺!
四是结合自己的方法,找出书中内容的记忆口诀,并带着理解去记忆书本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项目的十大管理的内容,要把十大管理49个过程(十五知尊图)及工具和技术、输入输出用理解方式串着记出来!
五是对论文写作,感触是论文一定要回应子题目,二是让阅卷老师感觉你这篇论文真实,要让阅卷老师从你的文中看出你确定做了这个项目,而且用了所学的项目理论知识解决了项目实际中的问题,如果我们论文这样做到了,你这篇论文通关的概率就大了。三是结合论文的实际情况,如果论文要求画图,那么你必须回应子题目画好图,如果论文没有要求画图,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画些表格或图,这样给阅卷老师有标新立异的感觉,更有机会胜出;四是论文写作其本质是考核你对所学项目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本中的项目管理知识必须牢牢掌握。项目十大管理49个过程及输入输出和工具技术及项目的八大绩效域预期目标及过程能在脑海中串着记忆出来,这样写论文时就能游刃有余的有选择性的提取。五是整篇论文的结构布局要合理。不要为了回应子题目把论文写着有简答题的感觉,各个段落过渡要丝滑顺畅!对于机考,可以对论文的标题和段落标题适当加粗,段落子间距适当排版,让整篇论文呈现在阅卷老师更加美观,总之:上面所做的一切,就是让阅卷老师在纷繁复杂的论文对你的论文情有独钟,为你的写的论文所折服打动。这样你就胜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各位同仁考友笃定必胜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备考复习,大家一定会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那时胜利的感觉一定会非常棒!加油,亲爱的考友,我们一定行!!!一定会成功!!
(写此小文,感觉在软考路上一直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祝福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