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备考心得】
一、粗看、细读、标重点
书一定要看,怎么看是关键,粗看、细读一本官方教材(蓝皮)+一本辅导资料(电子版),圈圈画画标重点。先说粗看,我花了1个月把整个官方教材从头到尾粗略翻了一遍,说实话,看教材的感觉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有时候直接把自己看睡着了,但一定要强迫自己至少看一遍,一遍过后,至少在自己的脑子里有了一个大框架,不知所云不要紧,不知其意不要紧。最后是细读,每2天一章辅导资料,反复看、反复读,做题时我总会发现,书上可能那个点就一笔带过,答案为什么选这个还是摸不着头脑,不管是正确的题还是错误的题,我都会对着官方教材和辅导资料,找到这个知识点,并在这个知识点旁边标注,如2013上42、2014下24等,第一次标注的颜色统一用绿色,第二次标注的颜色统一用黄色,第三次、第四次,如此持续一段时间后,高频考点逐渐清晰明朗,甚至有时候都可以对照着找到教材上的原话,我都会折个角方便之后翻阅。
二、多做、多想,勤总结
题一定要做,还要多做但不是盲做、瞎做,上午过不过就是拼题量、靠题感,我基本就只是做信管网的每日一练和09年至14年的真题,至于好多同学都喜欢做些什么pmp题、甚至没有答案的题,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你能把做的每个题的考点弄明白了就行了,题不在乎多在于精。
当然题不仅做,还要多想,不是说做对了这个题拿了分就完事儿了,我们要多想想这个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做完第一遍真题其实我们都会发现好多题似曾相识,可是却考得有点不一样,个人感觉题总是在变,可考的知识点是不会变的,万变不离其中,比如大项目,个人觉得考得最多就是间接管理和过程计划这两个知识点。大量的题海训练后,慢慢就有个感觉,能抓着题眼,能知道大致想考哪个知识点,这样一来,选正确答案就不难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可以选择放弃,比如我这个技术盲,对网络、安全确实吃力,对于这样的题,我最终放弃了,比如算子网掩码,哎,的确不会,不要把过多精力花费在自己本不擅长的地方,记得今年上半年那个开闸放水的,本小姐从小都不会这种题,考试现场果断放弃了。
多做多想后,还要学会总结归类,比如运筹学计算题不外乎工序问题、最大最小值等,方法不外乎付格尔、穷举法等等;案例题看到技术自然就能想到角色定位不好,不精通项目管理知识;看到抱怨就能想到沟通做的不好,团队建设不好,计划做的不好等等;计算题无外乎就是关键路劲和挣值分析,公式不要死记,要活学活用,pv、ev一定要弄懂等等,计算题就做真题练习,每个类型的弄懂就可以了。
三、不套、不背,活转化
很多人都怕论文,特别是理科男,今年感觉也好多人挂在论文上,说实话,我是做行政客服的,日常未完全管过项目,可以说项目经验非常匮乏,最开始我写论文,先是看了一些范文,自己东拼西凑捡别个的,可得到的论文自己都惨不忍睹,感觉太空洞太虚。后来我换了种思路,我个人感觉,论文就要体现出自己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因此,必须记住9大领域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但记住的只是理论知识,要写出一篇合格论文,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理解,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文写出来的感觉要让阅卷老师觉得“这考生确实有经验,是做过项目的”,这样一来我觉得论文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摘要,参考优秀范文,提前准备框架。
项目,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最近一年的项目,我之前带过一段时间的呼叫中心,参与过itss资质申报,于是我的论文就选的这个方向,结合itss流程开发的系统。
论点,也就是每个管理过程组的过程,可以全写,也可以结合题目选重点融合写,每个过程就要体现输入、输出和工具了。
结尾,问题陈述,其实在做案例分析中的很多现象就是所谓项目中的问题,可以借鉴变成属于自己的。
总之,论文不要强行照搬照套,灵活融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比如我在考试中,就把之前修改某项目的应急事故报告中的内容转换成问题陈述了。
很高兴能在信管网和各位同学进行交流,希望我的回答能为你提供帮助。(我将抽出时间解答各位提问,谢谢大家!)
有很多考试朋友都在问我案例怎么准备啊,论文怎么准备啊,那个输入输出工具那么多怎么记得下来啊,好多人貌似都栽在了论文上,好多人都觉得怎么都是抄的范文,别个过了我就那么倒霉没有过咧,其实我的感受是论文说难也不难,关键要真实,要完全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我就以2015年上半年“质量管理”的论文谈谈我当时自己的构思啊!
背景:提前准备好的框架,基本分两段,第一段简要叙述哪年哪月,你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什么项目,这个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段,先提出论点,“本文以xxxx项目为例,论述xxxx”,再提出说工具,分论点,工具就是检查表、测试等等,工具就选自己熟悉的,这个自己定选什么工具,分论点就是过程组的构成,比如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实施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控制;最后一句基本就是阐述自己还遇到了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之类的。
正文第一段:项目背景 技术架构 基本功能,最后点题照应论点,开始分段陈述。
论点1:编制质量管理计划。一般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质量体系,比如iso9000、iso20000、cmmi等,就可以说参考现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裁剪初步的质量管理计划,就算公司没有,你也说借鉴其他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裁剪嘛。初步计划出来后,不能直接用啊,质量四字箴言之一“适合使用”,因此肯定要组织评审嘛(这就是专家判断,对应工具),评审征求意见后开始发布执行,为了让大家都认可,那就形成会议纪要大家签字(强调每个人的质量职责分工,又对应工具),这样一来论点1陈述完毕。-----这一点在做案例分析的时候经常见,比如某人直接照搬了某公司质量体系,自行裁剪后直接投入使用了,执行一段时间就发觉有问题了,大家觉得麻烦开始抱怨,我觉得如果论文能写出来,那解答这样的案例也不会有问题了。
论点2:实施质量保证。质量四字箴言之二“预防为主”,记住质量保证是针对过程的--上午综合总爱考,这段主要就说为了保证质量你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比如配置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技术小组长等等,制定编码规则,建立版本库,建立需求跟踪矩阵,形成项目组汇报机制,填写日志、周报等等一系列,你还可以说技术要求比较高,安排培训,做ab角色岗,或者持岗上证等等,这部分就跟实际联系起来,分条陈述。----案例里面有很多可借鉴。
论点3:实施质量控制。记住质量控制是针对结果的--上午综合总爱考,这段你可以举例说通过检查、评审、测试等手段做的一些事儿,并发现些问题,怎么处理的等等,比如压力测试啊,走查啊,互查啊等等,结合项目实际,分别谈2个点就够了。----案例里面有很多可借鉴。
结尾:遵循pdca,这部分就写实际的问题,比如说组织内部架构调整,导致之前确认的需求进行不下去了,后面通过签备忘录、评审会等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再比如快到交付了,发现低估了接口的工作量,自己开发太费时费力,选择了外包;再比如突发状况,停电等造成数据中断恢复不及时,或巡检不及时,数据日志满了,通过ups或扩存等解决了问题等等。尽量融合自己经历过的,写出来比较有说服力,当然最后一句话就是表示决心“以后多学习xxxxx,做得更好”之类的。
其实,如此一来,整个质量管理串起来了,经常考的输入输出工具也就自然记得了,案例问到类似问题也能解答了,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当然,如果实在考的很偏的输入输入和工具,那得不到分也不要紧,你要想,你不知道,别个也不一定知道,对吧,祝大家好运!